返回

三国最强毒士,曹操求我别杀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九十五章 子玉子玉,深知我意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在灭了田氏满门之后,田氏的事务仍旧没有结束。

    那就是他们家偌大的产业,该怎么处理。

    首先肯定是不可能分给百姓的。

    在三国这个世家当道的年代,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基本等于找死。

    所有李翊的作法是,将这些产业仍旧交给濮阳的世家来经营。

    这样做的好处就是,

    一来,缓和了与世家豪强的关系。

    使他们不必因为自己灭了田氏满门而感到惊慌。

    杀田氏,更多是为了给濮阳其他的世家提个醒。

    敢造反,尤其是李翊眼皮子底下造反,那结果就只有一条——

    富贵无望,灭族有份!

    第二条好处,当然就是成功拉拢到了这些世家,使他们更加亲近自己。

    毕竟这些人原本就被田氏压一头,现在这条恶龙没了,大家一起来瓜分它的肉。

    而让他们吃到肉的,就是李翊!

    这时,曹休从屋外走来。

    他已经监斩完了田氏一门,身上还带有浓浓的血腥味儿。

    “先生,曹公差人请你过去一趟,说是有紧急会议。”

    李翊依旧十分从容,不慌不忙地问道:

    “是单请了我一个呢,还是大家都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荀先生他们都去了。”曹休脱口而出。

    “嗯,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李翊一语双关。

    既是回答曹休,又是表明自己已经知道曹操要商议什么事了。

    濮阳衙署之内,文官武将纷纷到齐。

    都是曹营重臣。

    曹操说这次是有紧急重大的会议要召开,大家都不敢怠慢。

    一个个面色肃穆,一言不发,都等着曹操先开口。

    由于关系重大,曹操一度想把荀彧、夏侯惇也从鄄城、陈留那边调过来参加会议。

    但考虑到来回一趟太麻烦了,只好作罢。

    先与荀攸、夏侯渊他们商议也行。

    “志才,人是否都已到齐?”

    曹操闭着眼睛小憩,他已一夜没睡,眼皮子底下有浓浓的黑眼圈。

    “都到齐了。”

    戏志才目光只是在人群中快速地扫了一眼,便作出了结论。

    这是他独有的细节观察能力。

    “很好……”

    曹操缓缓睁开眼睛,神色沉重。

    “在会议开始之前,曹某要表彰诸位在此次濮阳一战中的英勇表现。”

    “尤其是子玉,在此役中屡立奇功,当居首功。”

    “这都是臣的分内之事。”

    李翊依旧保持自己的下狗姿态。

    “还有文烈,虽然年少,此次却甘冒矢石,亲攻南门。”

    “勇气可嘉,忠义可表!”

    曹操也夸奖了曹休,这也是曹休首次参加重臣会议。

    倒不是因为他官职高,而是他此次表现卓越,给予他一个殊荣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年轻资历小,所以只能坐在末席。

    “濮阳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了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摆在我军面前的,有三个重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我军的存亡,未来的发展,甚至是成败与兴亡!”

    “不可不重视啊……”

    曹操的语速非常慢,尽量让自己的这段话一字一顿,使每个人都听得真切。

    “这第一件事,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此前子玉说的仰观星象。”

    “四月大旱,六月飞蝗,七月绝收,八月得雨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已是四月底,旱情日渐严重,看来子玉前日之语绝非是危言耸听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!”

    古代发展,永远都离不开一个话题——粮食。

    民以食为天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。

    “……唉,蝗虫固然能解一时之急,可……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    曹操说出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粮食!

    尽管李翊用“油炸蚂蚱”耍了个小聪明,成功击破了吕布。

    但要考虑到兖州全境百姓的生存发展,光靠蝗虫是不够的。

    它毕竟不是主粮,百姓也不可能只吃蝗虫。

    何况李翊发动百姓捕捉蝗虫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遏制蝗虫生长。

    既然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,那估计六月是起不了蝗灾了。

    只能说有利有弊吧。

    百姓虽然不能靠吃蝗虫顶饿了,但也不用担心蝗虫出来毒害庄稼。

    “此前接纳黄巾男女百万口,已是给兖州增加了不少的负担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又遇上如此严重的旱情,着实是难办啊。”

    荀攸在一旁无奈地叹口气。

    这种自然灾害,真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。

    “此前

第九十五章 子玉子玉,深知我意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